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倫敦啟動 聚焦關稅與供應鏈議題

橙新聞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、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及貿易代表格里爾,於當地時間6月9日下午在英國倫敦蘭卡斯特宮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
此次會議歷時六小時,聚焦關稅調整、科技出口限制及稀土供應鏈等核心議題,並於10日繼續進行第二輪磋商

會議背景與機制定位

此次會議是落實兩國元首5月通話共識的具體行動,旨在延續2025年5月日內瓦高層會談成果。此前雙方已達成階段性協議,取消91%相互加徵關稅,並暫停24%關稅措施90天

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建立標誌著雙方從「衝突—談判」模式轉向常態化協商,涵蓋部長級戰略對話、工作組專項磋商及應急響應機制

核心議題與進展

  1. ​關稅與技術限制​
    美方提出希望中方恢復稀土出口至貿易戰前水平,作為交換條件,美方可能取消部分技術出口管制,但明確排除人工智慧先進晶片(如英偉達H20)的放寬

    中方則要求美方徹底取消單邊加徵關稅,並放寬對華高科技投資限制

  2. ​供應鏈與規則對接​
    會議探討半導體、農產品等關鍵領域的技術標準互認及投資便利化措施,以穩定全球供應鏈。雙方同意在數位經濟、綠色能源等領域探索碳關稅協調及數據跨境流動規則

  3. ​稀土議題的戰略博弈​
    美方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表達擔憂,中方強調管制措施符合國際規範,並已批准部分合規申請。分析指出,稀土問題可能成為後續談判的槓桿點,影響新能源與國防產業佈局

初步成果與國際反應

  • ​機制化協商框架​​:雙方確認建立分層磋商機制,未來將輪流在兩國或第三國舉行會議,並設立工作組處理技術性議題
  • ​美方表態​​:美國財長貝森特稱會談「具建設性」,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透露磋商「富有成果」;總統特朗普表示將「觀察進展」
  • ​國際期待​​: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形容此為「全球經濟穩定劑」,英國政府亦表態支持,稱貿易戰「無益於任何一方」

挑戰與未來方向

儘管取得進展,雙方仍存在結構性矛盾:美方保留10%基準關稅及非關稅壁壘,中方則關注科技領域的「脫鉤」風險

下一步磋商將聚焦細化日內瓦協議的落實路徑,並於90天關稅暫停期內評估執行成效

此次會議被視為中美經貿關係的「分水嶺」,其結果將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多邊貿易體系走向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警告,若未能化解分歧,全球經濟增速恐再下調0.8個百分點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croll to Top
Scroll to Top